2012年一級建造師《公路》:路基沖刷防護工程
路基沖刷防護工程技術(shù)
1.直接防護
路堤沖刷主要是洪水急流,水位變遷不定,水流速度較大(達到3.0m/s或更高)時(shí),植樹(shù)與石砌防護失效,可采用以下防護措施。
?。?)拋石:用于經(jīng)常浸水且水深較大的路基邊坡或坡腳以及擋土墻、護坡的基礎防護。拋石一般多用于搶修工程。
?。?)石籠:沿河路堤坡腳或河岸,當受水流沖刷和風(fēng)浪侵襲,且防護工程基礎不易處理或沿河擋土墻、護坡基礎局部沖刷深度過(guò)大時(shí),可采用石籠防護。
鋼絲石籠:多用于搶修或臨時(shí)工程,不得用于急流滾石河段,必要時(shí)對鋼絲籠灌注小石子水泥混凝土。鋼絲石籠一般可容許流速4~5m/s的水流沖刷。
鋼筋混凝土框架石籠:可用于急流滾石河段。
2.間接防護
?。?)護壩:當沿河路基擋土墻、護坡的局部沖刷深度過(guò)大,深基礎施工不便時(shí),宜采用護壩防護基礎。
?。?)丁壩:適用于寬淺變遷河段,用以挑流或減低流速,減輕水流對河岸或路基的沖刷。
?。?)順壩:適用于河床斷面較窄、基礎地質(zhì)條件較差的河岸或沿河路基防護,調整流水曲線(xiàn)度和改善流態(tài)。
?。?)改移河道:沿河路基受水流沖刷嚴重,或防護工程艱巨,以及路線(xiàn)在短距離內多次跨越彎曲河道時(shí)可改移河道。對主河槽改動(dòng)頻繁的變遷性河流或支流較多的河段不宜改河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