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一級建造師《建筑》:壁空間結構
壁空間結構
薄壁空間結構,也稱(chēng)殼體結構。它的厚度比其他尺寸(如跨度)小得多,所以稱(chēng)薄壁。它屬于空間受力結構,主要承受曲面內的軸向壓力,彎矩很小。它的受力比較合理,材料強度能得到充分利用。薄殼常用于大跨度的屋蓋結構,如展覽館、俱樂(lè )部、飛機庫等。
薄殼結構多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,費模板、費工時(shí)。薄壁空間結構的曲面形式很多。這里講兩種,筒殼和雙曲殼。
筒殼一般由殼板、邊粱和橫隔三部分組成。筒殼的空間工作是由這三部分結構協(xié)同完成的。它的跨度在30m以?xún)仁怯欣?。當跨度再大時(shí),宜采用雙曲薄殼。
雙曲殼特別適用于大空間大跨度的建筑。雙曲殼又分為圓頂殼、雙曲扁殼和雙曲拋物面殼。目前園頂的直徑已達200多米。圓頂結構可用在大型公共建筑中,如天文館、展覽館的屋蓋。圓頂結構由殼面、支座環(huán)組成。通過(guò)支座環(huán)支于垂直構件上。殼面主要承受壓力,支座環(huán)承受拉力。北京天文館頂蓋為半球形圓頂,直徑25m,殼面厚6cm,結構自重每平方米約200公斤。雙曲扁殼是雙曲拋物面的一種形式,它由殼板和豎直的邊緣構件(橫隔構件)組成。因為扁殼的矢高比底面尺寸小得多,大約為1/5,所以叫扁殼。例如北京火車(chē)站大廳,35m×35m的雙曲面扁殼屋蓋,殼板為8cm,寬敞明亮,是一成功的范例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