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級建造師公路實(shí)務(wù)高頻考點(diǎn):鉆孔灌注樁施工
[考頻指數]★★
[考點(diǎn)精講]
一、鉆孔灌注樁施工的主要工序
1.鉆孔灌注樁的施工主要工序有:埋設護筒、制備泥漿、鉆孔、清底、鋼筋籠制作與吊裝以及灌注水下混凝土等。
2.埋設護筒的作用:穩定孔壁、防止坍孔,還有隔離地表水、保護孔口地面、固定樁孔位置和起到鉆頭導向。
3.泥漿制備:具有浮懸鉆渣、冷卻鉆頭、潤滑鉆具,增大靜水壓力,并在孔壁形成泥皮,隔斷孔內外滲流,防止坍孔的作用。
4.鉆孔:一般采用螺旋鉆頭或沖擊錐等成孔,或用旋轉機具輔以高壓水沖成孔,常用的方法是正循環(huán)回轉法、反循環(huán)回轉法、潛水電鉆法、沖抓錐法、沖擊錐法。
5.清孔的方法:有抽漿法、換漿法、掏渣法、噴射清孔法以及用砂漿置換鉆渣清孔法等,其中抽漿法清孔較為徹底,適用于各種鉆孔方法的灌注樁。
6.每根灌注樁留取混凝土抗壓強度試件應各為3~4組。宜選擇有代表性的樁采用無(wú)破損法進(jìn)行檢測,重要工程或重要部位的樁宜逐樁進(jìn)行檢測;設計有規定或對樁的質(zhì)量有疑問(wèn)時(shí),應采用鉆取芯樣法對樁進(jìn)行檢測,當需檢驗柱樁的樁底沉淀與地層的結合情況時(shí),其芯樣應鉆至樁底0.5m以下。
二、施工中易出現的問(wèn)題及預防和處理方法
1.鋼筋籠上浮
原因:混凝土在進(jìn)入鋼筋籠底部時(shí)澆筑速度太快;鋼筋籠未采取固定措施。
措施:接近鋼筋籠下端時(shí),放慢澆筑速度;減少導管埋入深度;澆筑混凝土前將鋼筋籠固定在孔位護筒上。
2.斷樁
原因:混凝土和易性差,致使導管堵塞;計算導管埋管深度時(shí)出錯,使導管脫離混凝土面;鋼筋籠將導管卡住,強力拔管時(shí),混入泥漿;導管接頭處滲漏;混凝土供應中斷。
措施:嚴控混凝土配合比;防止導管脫離混凝土面;鋼筋籠主筋接頭要焊平;對導管進(jìn)行檢漏和耐壓試驗。
3.樁身混凝土質(zhì)量差
原因:澆灌混凝土未邊灌邊振搗;孔壁土坍落在混凝土中。
措施:認真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坍落度,設置串筒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