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級建造師復習資料:建筑結構體系
1.混合結構體系
一般6層以下,不宜建造大空間建筑。
橫墻承重:橫向剛度大,整體性好;平面使用靈活性差??v墻承重:開(kāi)間大,使用靈活。
2.框架結構體系
非地震區,一般不超過(guò)15層。
優(yōu)點(diǎn):平面布置靈活,立面處理方便;缺點(diǎn):側向剛度小,側移大,易引起非結構構件破壞。
3.剪力墻體系
剪力墻體系是利用建筑物的墻體(內墻和外墻)做成剪力墻來(lái)抵抗水平力。剪力墻一般為鋼筋混凝土墻,厚度不小于14Omm.剪力墻的間距一般為3-8m,適用于小開(kāi)間的住宅和旅館等。
一般在30m高度范圍內都適用。剪力墻結構的優(yōu)點(diǎn)是側向剛度大,水平荷載作用下側移??;缺點(diǎn)是剪力墻的間距小,結構建筑平面布置不靈活,不適用于大空間的公共建筑,另外結構自重也較大。
4.框架-剪力墻體系
優(yōu)點(diǎn):側向剛度大;全部剪力墻至少承受80%的水平荷載,全部框架至少承擔20%的水平荷載。用于10-20層的建筑。
5.筒體結構
高度增加、水平荷載起控制作用,該結構更為有效。30-50層適用。
6.桁架結構
大跨度,單層工業(yè)廠(chǎng)房屋面常用。同樣高跨比,三角形桁架內力最大,弧線(xiàn)上弦內力最小。高跨比1/6-1/8為合理。
7.網(wǎng)架結構
空間受力體系,交叉桁架體系、角錐體系。高度與短跨比,1/15。
8.拱結構
推力基礎,合理拱軸(軸線(xiàn)橫截面內只有軸向壓力)。
9.懸索結構
理想的大跨度結構,索網(wǎng)、邊緣構件、下部支撐,單曲面與雙曲面。索的拉力取決于跨中的垂度,垂度越小拉力越大。索的垂度一般為跨度的1/30。
10.薄壁空間結構
殼體,空間受力,軸向壓力為主;多為混凝土結構。

